不是所有思念的人都有資格相愛
十年前,她和他在過年回家的火車上相遇,二人歷經戀愛、分手、錯過又重逢。 見清和小曉在飛機上偶然再相遇,已是十年後。如果他們相信那份掛念可能會是愛情。人事時地物都不同了,前提不同了,現實不同了,悲傷不同了,十年後的他們,懂得如何相愛了嗎?還有相愛的權利嗎?不是所有思念的人都有資格相愛。
真的愛,為什麼分離?只怕始終有誰是不夠愛的,或兩人就是不夠深刻要命的情感,不然,再倔強都會願意低頭主動去擁抱的。再難過委屈,都會願意去堅強的。但人都怕自己的愛情是一廂情願,所以才不願意挽留,才不願意承認不願意開口!
生活的殘酷,有時候是經濟面,有時候是地理層次,有時候都有。不再願意彼此溝通的愛情,大概就是已經被放棄的愛情。很多男生在該出聲表面溝通的時候選擇沉默,殊不知沉默有時候並不是君子不是紳士,放棄溝通的同時,等於切斷了溝通的管道,切斷對方繼續維持愛情的期待和信心…後來才發現,又要好的愛情,可能要先學會溝通甚至學會協商(因為一昧200%配合,也可能換不到好愛情)。愛情,往往是擅長人際關係的人比較容易收割…
錯愛,本身就是一個雙關語
它可以是錯愛不該愛的人,也可以是錯過該愛的人,錯過該擁有的愛情,後者才更痛更讓人有感傷的理由。他們說愛,要在來不及以前說,可人們總以為肯定來得及,就拖著拖著,拖到對方有了牽手的對象,又錯過了。所以遺憾的人總是多,因為倔強又愛好自尊的人總是多,說不出口的話太多了。緣分不夠,這理由,著實是最好的安慰。
《後來的我們》預告
(Movie, Us And Them)
電影《後來的我們》觀後感
主角見清在北京達到所謂的功成名就以後,回到老家老鄉遙江鎮的老房子,老父親已經不在了….他走進廚房廳堂,最後靜靜地哭了……衣錦還鄉以後,口袋滿了,理想達標了,可以慶祝的人卻沒有了,可以擁抱的人卻走散了。這大概就是電影幕後那些眼淚悲傷的理由。都模糊了那數十年是為什麼?為什麼不把快樂或親情放在比理想更高的地方?大概是這個世俗社會的錯?這個社會試圖告訴我們,掙錢是最要緊的,愛情是其次的,而親情是無暇顧及的…這年代城市裡說孝順相信的人的人比過去幾個年代少很多,社會是變好了嗎?
又,如果守著家鄉守著親情,沒有世人眼裡傲人的功成名就,還能不能做到安康和快樂?但功成名就而快樂的比例是被大大高估了(社會教導我們必須有車有房有子,但有車有房有子又同時快樂滿足的比例有多少?)…十年後二十年後的自己會是什麼?我們有朝自己想走的方向嗎?誰辜負了誰?每個人都覺得自己被辜負了,誰是壞人?
也許當你認定對方是不愛自己的…
劉若英說「當你回想起來,你不記得真正的原因是什麼。你記得的都很瑣碎,你不斷回想,如果我不怎麼樣,是不是不會分手?」「可是,兩個人的關係,會分手就會分手,沒有什麼原因。當你用不快樂的眼光看對方,所有的東西都會變本加厲。」也許當你認定對方是不愛自己的,他的任何行為你都容易這樣解讀吧。
每個人心理大概都有一個魔障覺得對方如果是愛自己的便會____,而對方如果沒有,就是愛不存在或者不深…但其實對方也同時用他的方式一做了一些他眼裡屬於愛情的動作…聽羅若英說愛情和當導演的經驗
愛情真的太難了…
愛說的多,不代表真,愛說的少,不代表匱乏,所以愛情真的太難了…才可能需要花一輩子學習,但不是所有人永遠都有勇氣相信愛情。恐懼是短暫的,愛情流域裡的自尊心是膚淺的,而遺憾是永永遠遠的。Yoko Ono說過這麼一句話:The regret of my life is that I have not said” I love you” often enough. 有的人愛淺浪漫卻滿溢,有的人愛深卻從來不肯說不肯承認…
▲電影背景音樂:插曲 <愛了很久的朋友>田馥甄演唱
田馥甄 《愛了很久的朋友》
田馥甄 《愛了很久的朋友》 歌詞寫道:「到後來我只能夠想像你們的以後[….] 以後只能懷念[….] 可惜到傷疤結在心頭,只能笑一笑問候好在有千言萬語也沒人肯說內疚[….] 因為到最後最痛苦的分手,總有快樂的理由[….] 以為永遠很遠,不願就此停留,以後有太多可能,何必叫青春將就。以為我會改變,變得更懂愛情。最後我們變成 愛了很久的朋友。」電影插曲。作詞:林珺帆 曲:黃韻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