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福部發行的「藥物食品安全週報」,當中第100期第3頁寫到「注意服用抗憂鬱劑的副作用:發現小孩、青少年和年輕人服用抗憂鬱劑,相較於安慰劑,可能增加自殺意念及行為。」用意是在提醒醫療人員及用藥人注意其風險。更多參考資料:iHealth 政昇藥師的話
世界衛生組織(WHO)早在1999年就將憂鬱症與癌症、愛滋病並列為21世紀威脅人類健康的三大疾病。據了解,憂鬱的人失眠的機率偏高,而偏偏安眠藥裡面可能會有百憂解這個東西,甚至自律神經失調的常用治療藥物當中也有百憂解,詳情請閱讀這篇《自律神經失調,常用治療藥物說明一覽表》關鍵是:台灣多數的醫生會主動跟病人逐一解釋開的是什麼藥嗎?醫生通常沒有時間這麼做,因為患者太多了….
百憂解的副作用
楊定一在書中提到 「有名的藥物百憂解(Prozac)正是由血清素著手….這一類的藥物對半數以的憂鬱症患者無法減輕症狀,甚至還有許多副作用,像是自殺的念頭。」
憂鬱症可怕的地方在於引發「神經性疾病」。研究睡眠醫學的政大心理系教授楊建銘表示:人體的生理機能只能應付短時間產生的壓力,經年累月的龐大壓力容易引發失眠、焦慮、憂鬱、恐慌、心悸等自律神經失調現象。
百憂解無法製造快樂
紐約大學社工系和醫學院任教的威克菲德教授(Jerome Wakefied)主張 「百憂解這類常用的精神藥物,其實是不快樂藥丸….最多只是幫助腦部抑制壞心情,而不是創造快樂的心情」。
編輯:用藥丸治療心理創傷,不成立,也不合邏輯。又,如果心理醫生或心理諮商可以有效去除憂鬱症人們的心殤,又何須仰賴藥丸?還是,心理醫生的對話治療效果非常有限?國外甚至很多討論發現憂鬱症患者諮商之後出現更深層的憂鬱。
科學研究證實:提高體溫不僅可以有效提高免疫力,對於提振情緒也很有幫助!
良藥:按摩+美好的言語
「聽到一句好話,都會帶來腦內啡的釋放...不光是腦內啡可以讓人上癮,就連多巴胺也一樣….古柯鹼香菸酒精會讓人上癮,這些物質都會刺激多巴胺系統,也就是提過的期待或獎勵系統..…讓人比較振奮。尼古丁則可以提高人耐受無聊和壓力的程度….菸裡的尼古丁…是最容易成癮的物質。嗎啡和酒精則不直接刺激神經,而是壓抑某些神經元….古柯鹼又不一樣,它是延長多巴胺被代謝掉所需的時間…多巴胺d2受體特別少的人,必須取得更多的多巴胺,才能達到一般的快樂水平。」-楊定一《不合理的快樂-存在的喜悅》
▲你現在想要Z,但你擁有Z以後,也會有新的煩惱即便Z是你嚮往很久的…..所以老人家才說要平常心
抗憂鬱藥物的自殺副作用被關注
200年,美國 FDA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要求三種著名的抗憂鬱藥應以最高標準( black box warning )警語標示,讓人了解,如果讓兒童或青少年使用某3種抗憂鬱藥物,可能產生自殺想法、傾向、以及自殺行為的副作用,此三種抗憂鬱藥分別是 Prozac ( fluoxetine .百憂解)、 Zoloft ( sertraline .樂復得)、以及 Seroxat ( paroxetine .克憂果)。
FDA官方網站還公佈了抗抑鬱藥的常見副作用,包括噁心、嘔吐、體重增加、腹瀉,睡眠障礙、性問題。 一些抗抑鬱藥甚至會導致更嚴重的風險,包括更強烈的自殺念頭、出生缺陷、血壓急劇升高等。一些抗抑鬱藥物在懷孕期間服用可能更會傷害胎兒。
楊定一在《不合理的快樂-存在的喜悅》一書中提到:「透過藥物刻意誘發腦部本來就有的快樂網路,可能使大腦對平常釋放的神經傳導分子不再敏感…神經系統對同一刺激不再那麼敏銳,為了體會第一次用藥所經驗的快樂,接下來用藥的劑量會大的的多….到最後,連滿足感都沒有了,最多只是讓人維持一定的心情。這些藥物為身體帶來各式各樣危險的副作用,尤其是破壞腦部神經傳導分子的平衡..…任何藥品所帶來的刺激,都適用享樂適應法則.…潛水拉以油按摩都會產生大量的腦內啡,在其中,按摩很特別,觸摸是傳遞情感的一種方式,按摩才那麼有效,可以釋放更多的腦內啡」摘錄自書籍 《不合理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