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導演Cole Webley拍攝一部僅3分10秒的短片,片名是:The Proud Parent,道出LGBTQ對家人分享戀情(公開性向)的焦慮與艱難…
不在乎,
就不會恐懼或焦慮了
一切都是因為在乎
劇中字幕:A loving world, starts with a loving home. 一個充滿愛的世界,始於一個充滿愛的家。
焦慮的背後是恐懼
焦慮的背後是恐懼,恐懼自己不能一如以往繼續被愛?孩子們的焦慮是什麼?像是當想要的人生,與父母(長輩)認為的好人生,是不同的路。career或許能改變,但性向是不可控不可動搖的,而我遇過的LGBTQ都是非常非常好的人,溫柔度和細膩心超標,很傑出很聰明,所以他們非常清楚社會對於他們的性向有多麼不友善。明明可以對自己的人生很驕傲,因為性向這一點而背負了額外的負擔,背負了很多莫名的譴責或不被理解的東西在身上。一個人長年揹著這些社會的負面能量,肯定會心很累…
創傷最可怕的是:你會學會否定自己,你因為他人或社會持續性連續性否定,而開始無意識否定自己。編輯精選:了解那些創傷:「他們會複習所有對話裡頭,最最傷人的那句話。」
這部片的啟發:生命有可控與不可控!當孩子走在艱難的道路,或自主性選擇一條艱難的道路,父母能做的就是給予mental support,mental support其實是很強大的力量,因為心安定了!心不安定的前提下,會有很多錯誤的決定或錯誤的言語!
沒有社會偏見,就沒有創傷
尋常不尋常,正常不正常,正確與錯誤,沒有社會偏見,就沒有創傷。偏偏一知半解和傲慢很普遍.也都能快速生產偏見與創傷…編輯精選:影評 |盤點2020國片《親愛的房客》劇中催淚台詞
根據《向癒》這本書,上古的人可以輕鬆活到百歲無疾而終,但現代社會意識形態的社會壓迫太多了,情志上的傷害太多了,心理負擔太多了…主流社會有很多貶低性攻擊性的東西在流轉,像是魯蛇之類的詞彙(也許所有人都有感覺自己像個loser的瞬間)…編輯精選:認定單身必然痛苦寂寞的人,初戀以前的人生或單身狀態都是黑白片?
知識包
- P-FLAG是同志家屬親友會,主要由同性戀者的父母與異性戀家庭成員組成。建立P-FLAG的人是珍妮.曼佛德(Jeanne Manford)。她鼓勵同性戀者的父母團結起來。如今全美有四百個P-FLAG分部。P-FLAG也為不被家庭接受的同性戀者提供情感上的支持…
- LGBT 其實是代表各種同志族群單字=同志群體的總稱。1970 年左右,gay 的名詞作為同志的代稱,不同於今日「gay」 是指男同性戀,後來才有「Lesbian」 (Bisexual) 與跨性別 (Transgender) 等專詞陸續出現。
- Bisexual 是指雙性戀
- T – Transgender跨性別,譬如身體是男性,但心理認同自是女性。
- Q – Question / Queer: 源自「Question 」這個單字,也就是對性別 / 性向感到或困惑的人,常被簡稱為「Queer 酷兒」。
- 「異性戀」(heterosexual)
- 「同性戀」(homosexual)
- 人權戰線的「出櫃資源指南(Resource Guide to Coming Out)」上面寫道:同性戀不是你的選擇;是同性戀選擇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