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人不會向旁人索取金錢,可是卻往往向旁人或所有人索取認同、愛或欣賞等等抽象的東西。但如果把認同、愛或欣賞這些東西物質化,它有沒有可能其實是很貴的東西?即便認同與愛這些東西很抽象而且無關物質,卻改變不了索取這個行為是向旁人討要什麼…編輯精選:索愛者容易造就悲劇,因為索愛者聚焦__
有人想要更多愛,更多欣賞或善待或尊重,有人只是想要更多交流。當你要的只是交流,那才可能是一個比較平等輕鬆的姿態。如果你要的是所有人的認同或愛或善待,這樣的期待往往會讓人落空。如果一個人長期需要更多的認同,我會把它解讀成一個很需要更多愛的人,或者很重視每一個人(想和每一個人保持友好關係的心願,這樣的願望可能會讓自己有點辛苦),或致力於追求群體當中圓滿與絕對和諧。
你會發現很多人太需要認同,所以活成別人想要的人生,但不是自己要的人生,所以感到辛苦。別難過,我也走過這條路,因為不想旁人失望也不想旁人不開心。很多時候會把人生過成別人想要的人生,應該是你討厭看到別人失望,討厭別人不開心,你相信他們開心你就會開心了…
結論
爭取老天的認同,遠比爭取眾人的認同容易許多,也不容易晃動。因為人與之間的變動性太大,也不是你對他(她)好,關係就一定有好的結果。而老天爺的遊戲規則很清楚很明白很簡單。很多書都強調motive動機,你認同自己嗎?你想要被誰認同?如果你希望全世界認同你的好,等於希望全世界都是你的伯樂(笑)…
你我應該都發現很高比例的人存在金錢焦慮,人追求的是$後面的東西:成功人士的標籤和能力認同,但其實人們要的是是成功人士背後的東西:就是被善待被尊重,我想這是很多台灣人喜歡日本的原因:一份被禮遇被厚待的體貼與溫柔。想被認同的背後,同樣也是想要被善待而已。極度想要被認同的背後,應該就會很怕犯錯,而這剛好是很多公眾人物或網紅面對的難題,因為你不太可能完全不出錯…
但是,我們有沒有可能活在一個不需要功成名就也能被溫柔善待的世界?那麼,所有人就不需要那麼焦急地追求財富或個人成就…
編輯精選
書中提到:現在的年輕人怕苦怕痛,卻不怕死。現在的人追求快樂,所以不快樂就不想活了…..
人際關係專欄
朋友|付出心理學| 霸凌 |厭世|人際關係 |拒絕力|濫好人(迴避衝突.好人包袱)| 內向者 |高敏族|亞斯人.亞斯伯格症|創傷 |自信心|易怒|心理學|原諒 |勵志專欄|心理諮商費用|心理醫生|完美主義
Tina: 希望所有人都能被溫柔對待,希望多年以後全世界的任何角落都會是一個禮儀之邦…
想要愛人之前先愛自己,善待自己。活出自我,自在,自己快樂才能把快樂帶給你旁邊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