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神經跟自己的willpower無關
自律神經失調是因為身心壓力失衡而造成的症候群。但自律神經是大腦管不到的神經,跟自己的意志無關。自律神經,又可稱為自主神經,自律神經也負責調節調節血液、循環、免疫、代謝、內分泌、血液、呼吸、消化、排泄等等。
脖子是控制自律神經的關鍵
日本腦神經外科專家、頸椎症候群醫療權威松井孝嘉醫師表示:脖子是控制自律神經的關鍵,是腦與身體連結的部位,脖頸僵硬,自律神經就會受到壓迫,引發的症狀包括頭痛、暈眩、焦慮、失眠、倦怠、口渴、耳鳴,甚至憂鬱等症狀。松井孝嘉出版品《你生病全是因為脖子》。換句話說,坐姿不正和駝背代價高。目前越來越多醫生強調頸部保養的重要性,頸部姿勢不正,便可能引發自律神經失調,也可能是造成頭痛的罪魁禍首。
身體任一地方歪斜壓迫到脊椎,會影響自律神經
坐姿不正(或駝背)、肩頸僵硬的人常常維持前傾姿勢,長時間下來會造成脖子前半部肌肉緊張。自律神經系統從腦部沿脊椎而下,身體任一地方歪斜壓迫到脊椎,就會引起疲憊,並影響自律神經。
台灣脊骨矯治醫學會創會理事長、復健科醫師汪作良表示:長期圓肩或駝背,都會壓迫到胸腔影響心肺功能,容易感覺胸悶、吸不到氣,肺活量變小;脊椎前傾壓迫內臟器官,造成胸悶、胃脹氣、便秘等腸胃不適症狀。黃永錚指出,駝背(脊椎側彎)在10度內能藉由調整姿勢及訓練肌力伸展改善,一旦側彎弧度超過40度以上,只能開刀。
自律神經失調症狀
自律神經遍佈身體各個器官,所以症狀百百種,每個人都不同,包括頭暈、頭痛、口乾舌燥、心悸、胸悶、噁心、肌肉緊繃、肩頸痠痛、呼吸困難、手抖、四肢麻痺、胃脹、打嗝、失眠等等。因此,只要身體檢查沒有發現具體的病因,也可能是自律神經失調造成的。還有,肝是沉默的器官,所以肝癌初期也不容易被檢查出來。
自律神經負責調控肌肉及內臟器官如腸、胃、心臟等,一旦出問題可能產生不明原因的呼吸急促、心跳加快、容易疲憊,甚至連帶肌肉張力增強引發頭痛。失眠(睡眠品質變差)、莫名耳鳴、頭痛、喉嚨不適等症狀,併發失眠、疲憊、心悸、腸躁症(拉肚子與便祕交替)、暈眩、呼吸急促、有胸口被大石頭壓住的感覺、呼吸不順、頭暈、焦慮、耳鳴、手腳發麻、喘不過氣、頻尿、注意力不集中、全身無力、耳鳴、倦怠、暈眩、頭痛、腸胃不適(或腸躁症:拉肚子與便祕交替)、高血壓、呼吸急促、有胸口被大石頭壓住的感覺、手腳發麻、失眠、呼吸不順需要大力呼吸甚至喘不過氣、心跳跳很快很用力甚至類似心絞痛症狀,甚至莫名耳鳴、併發失眠、疲憊、心悸、腸胃不適(像是腸躁症)、胃食道逆流、注意力下降、記憶力不佳、無法專注等等。需要大力呼吸甚至喘不過氣等問題。以上這些都是自律神經失調的症狀。
自律神經是危機管理系統
自律神經主宰身體的危機管理,也是維持身體機能重要的機制。自律神經是由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所構成,面對壓力時,交感神經系統可能會產生心跳與呼吸加速的反應,或血壓升高。放鬆或休息時,副交感神經系統會讓心跳放慢、呼吸減緩、血壓降低。
自律神經系統裡有2大主要的神經: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自律神經負責調節血液、循環、呼吸、消化、排泄、免疫、代謝、內分泌等系統,若自律神經的功能受損,身體的調節功能會下降。面對壓力時,交感神經系統可能會產生心跳與呼吸加速的反應,或血壓升高。休息時,副交感神經系統會讓心跳放慢、呼吸減緩、血壓降低。
若長期處於高壓的狀態,交感神經變得亢奮,副交感神經的功能就會被抑制。副交感神經主要負責的腸胃消化、睡眠、放鬆。人體持續高壓狀態一段時間,交感神經亢奮的到最後會轉為慢性疲乏。長期下來,會感到全身疲倦又同時覺得全身緊繃,身體很累,大腦卻無法放鬆無法關機,這些都是自律神經失調的現象。
勿低估身體姿勢不正確的代價
台灣針刀醫學會理事長、馬光中醫醫療網學術長高宗桂表示:歪斜是現代人流行病,以中醫來說,會讓氣血不通、瘀滯,表現出來的症狀的就是疼痛。駝背、站姿不正、趴著看書或看漫畫(造成胸、頸椎歪斜)、縮在沙發當couch potato、頸椎前傾都是最常見的歪斜。目前澳洲整脊協會已提出警告:青少年沉迷電子產品造成頸椎歪斜的「簡訊頸」。
高宗桂表示:上段胸椎受壓迫容易出現胸悶、呼吸不暢;下段胸椎或腰椎側彎,常引起痛經或腸胃不舒服。康健雜誌報導,喉嚨老是覺得卡卡的,喉嚨有異物感也是壓力引起自律神經失調的一種症狀。
棕色脂肪
身體歪斜同時會血液循環不良,新陳代謝差,自然容易發胖!有一說法主張矯正歪斜能刺激棕色脂肪、燃燒脂肪。棕色脂肪,多分布在頸鎖骨、胸椎及腰椎兩側(腎上腺周圍)。
▲自我簡單測是否脊椎側彎,譬如衣服兩邊不對襯,或者走一走裙子歪掉跑到前面都是脊椎側彎的徵兆。簡單兩三個動作就幫你把脊椎調正。
4大類疾病打嗝打不停
醫生表示若有下列4大類疾病則可能打嗝打不停:
胃腸疾病:胃腸因為疾病,如腫塊、潰瘍、發炎、嚴重的胃食道逆流。
中樞神經出問題:如中風、腦炎、腦膜炎等,也可能影響中樞神經亂下指令而打嗝。
腫瘤:橫膈膜附近和迷走神經會經過的部位(從胃腸到腦部)如果長腫瘤,都可能會以打嗝方式表現。
代謝問題:離子不平衡,如低鉀、低鈉、低鈣、高血糖等造成肌肉收縮,或是尿毒症患者因尿毒無法透過腎臟排出。
持續且規律性發出聲音的打嗝,和吃飽飯後打的飽嗝不同。打嗝是是因為橫膈膜和肋間肌的不自主快速收縮,屬於神經反射動作,目前推測可能是迷走神經和橫膈膜神經受到刺激,傳遞到延腦,由中樞神經再傳遞下來的反射動作。研究指出,容易緊張、焦慮、自律神經失調者,也是打嗝的高危險群!
一個move就可以平衡自律神經
簡單的伸展,就可以平衡自律神經。 頭部則緩緩朝上和左右做伸展,單次約20秒即可。日本健康專欄作家崎田美娜表示:喉嚨是心靈與身體的「元氣之鑰」,有氣管、甲狀腺、放鬆自律神經的迷走神經,旁邊有著活動肺部所需的呼吸肌,一僵硬就會對健康產生很大的影響。
司馬儀:觀察發現,睡飽了睡好了,抗壓性就會自然增加,原本很窒息的大事也會變成相對可以處理應付的事情。換句話說,身體狀況偏差的時候,抗壓性也會跟著降低。可是聽說睡前心情好才容易睡得好,心裡疙瘩清一清,才能好好睡覺!Don’t shed new tears for the past.
勞宮穴鎮靜安神
中醫邏輯:勞宮穴屬於手厥陰心包經,心包經對心臟有保護作用,刺激勞宮穴可達到鎮靜安神、健腦益智的效果。現代人不論是念書或工作,都容易用腦過度而有操勞腎虛的問題。刺激勞宮穴,可以加快血液循環,有助於消除疲勞。對於失眠、神經衰弱也有療效。也是中暑的急救要穴,可參考看看。
據了解,人體3個穴位對應著天、地、人,分別是百會穴、腳底的湧泉穴和手掌的勞宮穴。位置在手掌心,當第2、3掌骨之間偏於第3掌骨,握拳屈指時中指尖處。白領族常見的胃痛按勞宮穴5~10分鐘就能達到止痛效果。
健康醫療
便祕|胃痛|腦疲勞|蕁麻疹|乾眼症、飛蚊症、 眼睛雷射畏光 |孕婦禁忌(飲食注意事項)|不孕|益生菌 |蛀牙 |膝蓋 |健保 |手術 |補助 |腎臟病|乳癌|塑化劑|肝癌|胃食道逆流| 飛蚊症|自律神經失調|老化|更年期|憂鬱/憂鬱症|白髮|不安(恐慌症)|新冠肺炎|糖尿病治療和飲食 | 血糖 | 失眠 | 熬夜(輪夜班)|癌症/抗癌|死亡 |思覺失調症
美容保養
微針保養|診所預收訂金,違反醫療法|防曬|小腹|減肥|營養學|敏感肌|燒燙傷|疤痕(去疤.除疤藥膏)|醫美/醫美診所|穴道|肌肉專欄 |維他命吃太多的健康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