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低估壞情緒對身體的傷害
焦慮和憂鬱(沒有處理的創傷)產生的不良情緒,對身體產生的負面影響,往往被大大低估了!美國加州大學Lydia Temoshok 教授提出不能良好地宣洩和表達內心不愉快的感受、經常抑制自己負面情緒的性格(像是生悶氣),即無法表達負性情緒而產生的身心調節異常,是最容易罹癌的性格。
楊烈分享罹癌經驗
2019年他上節目談到罹患大腸癌後的抗癌過程,罹病十五年都沒有復發。2005年,楊烈因連續腹瀉2個月,本以為是痔瘡,直到因腹絞痛無法站立,就醫時確診室大腸癌第二期。
▲楊烈被宣告罹癌前,生活和運動習慣都很規律,他反思很可能是因為自己對自己的要求太過頭太嚴格了,因為會想要做得更好!他提到我們很可能已經適應壓力,而對壓力無感,但很可能自己一路上都扛著很重的壓力,然後壓力可能讓我們疏忽掉很多事情,譬如犧牲掉休息等等。
醫生告訴他:醫生只能救病患50%,剩下的50%要病人自己救自己!醫生對他說:「你如果想活,就一定會活,你如果想死,就一定會死!」他調整飲食與心情,身體狀況比生病前更好!觀看楊烈專訪
在2005年發現罹患大腸癌第二期,罹病前過去每年都陪太太回日本跨年,生病那年只能在醫院度過,他對太太說:「明年如果我沒死,一定會陪妳回日本」。結果向來好脾氣好愛妻傷心痛罵他:「你怎麼可以隨便說死,你這個不負責任的人」。他說那時才真正理解了什麼是「責任」,之後便積極抗癌。
2018年楊烈痊癒後接下台日合作電影《盛情款待》(英文片名:Omotenashi)光看預告就覺得是一部很有魅力的電影!
天天運動,為何罹癌?
蔡松彥醫生指出吃進去的食物是否有無農藥殘留?他主張,有運動習慣的人,也不代表就身體健康。他舉例一位住在台中肺癌第三期的患者告訴他,過去十年來,他每天吃飽後跑步1小時,還是得肺癌,但細問之下,外出跑步前是否先看看環保署PM2.5指數?因為PM2.5已被世界癌症組織列為一級致癌物,外出運動慢跑,也可能因此吸入更多的致癌物質。
癌症的原理
癌症就是細胞病變,是身體長年慢性發炎的結果!免疫力嚴重下滑當然是日積月累的,睡眠不足、熬夜、高壓和壞情緒都是讓身體長期處在發炎狀態的常見原因。
蔡松彥:人會不會罹癌,與壓力最有關係
醫生蔡松彥:人只要能夠每天笑得出來,疾病就少了一半。醫生蔡松彥透露以前看到聖經上寫著「喜樂是良藥」,當時心裡抱持懷疑,等到他親身與癌症打過交道後才有有很深的體悟!研究已經證實壓力(或壞情緒或負面思考)會讓身體的血糖和發炎指數升高,而正面思考和提高肌耐力都有助於平穩血糖和提高免疫力!因為血糖一高,免疫力就會下降,嚴重甚至會使免疫系統失能!
▲術後多攝取富含維生素E的食物,可加速傷口恢復!
▲▼日本石原結實醫師提出『癌細胞怕熱』的觀點
Reference
Chronic Stress Promotes Cancer
Stress potentially boost Cancer Growth
編輯精選
癌症治療| 國際抗癌名醫(Keith I. Block):_______是病情惡化主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