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se Library 1985
肩頸僵硬恐使中風機率大增
過去就有日本醫生主張90%以上的疾病與脖子有關!肩膀、頸部僵硬,會造成自律神經失調,而引發一連串的症狀,包括頭痛、暈眩,也會提高中暑機率,甚至肩關節周圍炎(五十肩)等症狀。肩頸僵硬會連帶使臉部及頭髮的血液不足,老舊廢物得容易囤積,代價就是皮膚粗糙、斑點、皺紋、白髮、髮量變少等。
頸部掌控人體的主要血管,匯集負責掌管血液循環的自律神經。自律神經負責調節內臟機能,頸部肌肉僵硬的後果就是臉部和全身的血液循環都會變差,身體自然也會變跟著變差。肩頸僵硬也會影響眼睛的血液循環,所以有乾眼症的人更要注意!
自律神經失調的症狀之一就是消化不良,所以中醫才會有虛不受補的說法,當你消化差,吃補品也可能是負擔!
恐怖的是, 肩頸僵硬的人罹患腦出血、腦中風等腦血管相關疾病都會大幅升高。解方:甩手操!建議早中晚各三次,單次十分鐘!容易緊繃的人一定要堅持做下去!血液循環差。對肌膚和健康傷害遠大於我們的想像!低頭族,快開始甩手操吧!身體顧好了,至少淨賺400萬元!
血管老,人就老
奧斯勒醫生(WilliamOsler)說過「人隨著血管的老化而老化」。高血壓和抽菸的惡習不改,長久以往容易導致血栓,引發動脈硬化等等,嚴重會引發導致心肌梗塞或是腦梗塞等疾病。編輯精選:Strong Connection Between Chronic stress and Blood Clotting
順帶一題,血管的粗細與血液循環好壞無關。參考資料:小林弘幸《打造不會罹癌的身體》
腦中風前兆:臉部表情不對稱….
- 突發性頭暈、步態不穩,但不是天旋地轉的頭暈。
- 不明原因的劇烈頭痛。
- 突發性單眼、雙眼看不見(暫時性或永久性都是)。
- 胸悶、喘不過氣來之後覺得脖子僵硬、頭痛。
- 口齒不清,或是單側肢體軟麻無法施力。
腦中風症狀
衛福部國健署則提醒辨識腦中風症狀,口訣,包含「臨」時手腳軟:單側手腳無力或單側舉不起手腳;「微」笑也困難:臉部表情不對稱或嘴角歪斜;講話「不」清楚:口齒不清或無法表達;局部肢體感覺麻木或無力(尤其是單一邊臉、單邊肢體或身軀);身體突然失去平衡能力、暈眩或是出現言語不清、流口水、吞嚥困難、嘴歪、視野範圍減小或缺損,嚴重者甚至會出現神智不清、昏迷!如有出現上述症狀,應立刻送醫進行診斷與治療。
中風是腦部血管局部的阻塞或出血,因此發病的先兆是臉部出現不對稱的現象、講話不流利,並伴隨有頭暈頭痛、頸項僵緊等症狀。其次有中風跡象的人通常會有一隻手臂抬不太起來,並且行走不利。
高壓族群建議做心臟檢查
2018年,美國心臟醫學會的研究就發現10~30%的心室內血栓患者延遲診斷、治療!高壓族群建議每年定期做心臟做超音波檢查如果本身就是心衰竭患者、有心血管疾病、或是心血管疾病家族史的人,建議考慮「3D超音波」,可以檢查心室內血栓,預防突然性的腦中風或是心肌梗塞。
腦中風不是老人家的疾病
據衛福部資料,這十年間,20~30歲的高血壓比例增加2倍、高血糖增加2.1倍,女性罹患高血脂的比例也有增加,這些都是風險因素!年輕型中風與老年型中風,治療上也不同!具有以下疾病的年輕人要格外注意,像是心臟相關疾病!據統計,心臟本身形成血栓所導致的血栓型中風,在年輕型中風中15~35% 。如果本身具有動靜脈疾病(動靜脈剝離、動靜脈畸形、免疫血管炎等),也要特別留心!
相關病例:
- 玉山金控科技長陳昇瑋才驚傳腦出血(出血性腦中風)過世,享年 44 歲
- 金獎演員吳朋奉,因出血性腦中風過世,享年55歲
年輕人出血性中風是老年人的2倍
據衛福部統計,從2015年開始,45歲以下中風的比例超過10%,「出血性中風」佔了40%-50%以上
缺血性中風/腦梗塞/腦缺血
是血管堵塞造成腦部缺血而形成的中風,可能是因為血栓、腫瘤等原因引起。因腦血管本身病變造成血管狹窄,或因其他部位血管內有雜質或血塊,形成血栓,導致腦組織壞死和功能失調,以腦血栓及腦栓塞最常見。
出血性中風/腦出血
是腦血管破裂,形成血塊壓迫腦組織,可能是因為血管瘤、血管畸形,或是高血壓引起。腦組織內出血及蜘蛛膜下出血最為常見!
出血性中風的原因很多,也有可能是因為外傷引起,腦部短時間內充滿血塊、導致患者昏迷不醒,搶救時間很短;也可能緩慢出血,直到臨界點才突然昏迷,往往錯過急救時間,所以死亡率特別高。
暫時性腦缺血發作
因暫時腦部缺血引起的中風症狀,一般在24小時內可完全恢復,不會留下任何後遺症。
台灣腦中風比例和數據
據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的資料,台灣平均每10分鐘就有一個人發生腦中風。平均47分鐘有1人死於腦中風,據統計國人每年有逾3萬人發生腦中風,近1/3患者為此喪命,逾半數失能,成為國人成人殘障的主因,不可不慎!醫生呼籲只要出現劇烈頭痛、頭暈、意識不清等症狀,最好也到醫院做檢查。
腦中風是腦血管阻塞或自發性破裂
分成阻塞性及出血性腦中風。75%以上是因頭顱內或頸部的血管阻塞不通,造成缺血性中風。缺血性中風為動脈供應腦部血液突然阻塞,使腦部對應部位的細胞突然短暫缺氧,一旦栓塞移除或溶解,供血恢復正常,腦部功能也會恢復。
「中風」乃是腦血管意外的總稱。因為腦血管阻塞或出血,導致血液供應突然中斷,腦部缺乏氧氣及養份,進而使局部腦細胞受損或死亡!常見的是以因頭部或頸部血管阻塞不通,造成缺血性中風,所以萬不能忽視肩頸僵硬的問題!日本和歐美越來越多醫者強調脖子的血液循環對身體的影響性之大!
醫師指出,約20% 腦中風患者為50歲以下。腦血管疾病為國人十大死因之一,死亡人數從2008年的1萬663人上升至2018年的1萬1520人。
中醫將腦中風稱為「卒中」
林宏隆 主治醫師表示:腦中風只要延誤一分鐘的治療,就可能導致兩百萬腦細胞壞死,因此及早治療則是相當重要的關鍵。
據衛生福利部104年十大死因統計顯示,腦血管疾病為國人10大死因的第3位,平均每47分鐘就有1人死於腦中風!腦中風是一種急症,若無即時治療,將造成中至重度殘障的後遺症
中醫對腦中風的觀點:腎陰虧損、肝陽上亢而導致陰陽偏勝、氣血逆亂
中風針灸可縮短癒後復健的時間
7.⑴合谷:為手陽明大腸經之原穴,在雙手虎口,乃四總穴之一:『顏面合谷收』,能促進頭面部的氣血循環。
⑵陽陵泉:為足少明膽經之合穴,在小腿外側,乃八會穴之一:『筋會陽陵泉』,有疏筋活絡的功效。
腦中風治療方式
包含施打靜脈血栓溶解劑、動脈取栓術,及時接受療程,患者恢復正常的比例高達40%!腦中風的治療方式包含施打靜脈血栓溶解劑及動脈取栓術!據國際治療指引建議,於症狀發生後最慢應於4.5小時內施打靜脈血栓溶解劑,患者恢復正常率高達4成!
台灣僅約30%患者成功在3、4小時內就醫
偏遠地區最久更耗時34小時。醫生呼籲天氣突然轉變,不論是變冷或變熱,都容易加重心血管疾病,進而提高腦中風發生率。
腦中風為國人十大死Top 4 播出日期:2019/04/20
★節目來賓★
雙和醫院影像醫學部主任 陳啟仁教授
中醫師 邱顯學(前高雄長庚中醫針傷科神經學組主治醫師)
博仁綜合醫院心臟血管外科 蘇上豪主任
營養師 許瓊月 營養師
醫藥記者 洪素卿
#缺血性中風
當血液中的脂肪沉積於血管管壁時,就會形成動脈硬化斑塊,若斑塊表面受損時,會吸引血小板及纖維蛋白原聚集於傷口處,導致血管管腔變窄而形成血栓。當血栓完全塞住血管,使血液供應中斷,此類中風稱為血栓性腦中風!
若形成的血栓從管壁上脫落,隨著血流流向更小的血管時,也會造成血流中斷,稱之為栓子性腦中風,佔所有中風70% ,病人常合併有高血脂或心臟病。
#出血性中風
高血壓病人血管的高度壓力,再加上管壁硬化,無彈性,因此容易破裂,一旦血管破裂,血流的供應也會中止,而且腦細胞會被流出之血液壓迫。此類病人約佔所有中風的30% ,常見於高血壓或腦血管構造異常的病人。
傳統中醫將中風的治療分為兩個階段:急性期與恢復期,針灸也是有效果的治療方法!患有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症、心臟病以及曾經中風的病人有較高的危險性!中醫生提醒儘量減少生冷食物例如白蘿蔔、大白菜、橘子、水梨、西瓜等的攝取量。
18歲以上國人高血壓盛行率超過25%
根據衛福部國健署調查,18歲以上國人高血壓盛行率超過25%,近30%不曉得自己本身有高血壓,18至39歲族群中,3成以上一年內沒有量過血壓。
個案案例
一名30多歲男性日前突然嗜睡,起初家人以為只是他工作太累,但某日叫他都沒有反應,且左側手腳無法動彈,緊急送醫確認是腦中風。另一名案例,37歲知名健身教練「筋肉爸爸」日前突然中風,經及時送醫,恢復良好。
中風(英語:stroke),又稱作erebrovascular event,簡稱CVE
健康醫療
便祕|胃痛|腦疲勞|蕁麻疹|乾眼症、飛蚊症、 眼睛雷射畏光 |孕婦禁忌(飲食注意事項)|不孕|益生菌 |蛀牙 |膝蓋 |健保 |手術 |補助 |腎臟病|乳癌|塑化劑|肝癌|胃食道逆流| 飛蚊症|自律神經失調|老化|更年期|憂鬱/憂鬱症|白髮|不安(恐慌症)|新冠肺炎|糖尿病治療和飲食 | 血糖 | 失眠 | 熬夜(輪夜班)|癌症/抗癌|死亡 |思覺失調症
美容保養
微針保養|診所預收訂金,違反醫療法|防曬|小腹|減肥|營養學|敏感肌|燒燙傷|疤痕(去疤.除疤藥膏)|醫美/醫美診所|穴道|肌肉專欄 |維他命吃太多的健康風險
其他
探病送禮|車禍|火災| 在家自學homeschooling|唐鳳|蕭敬騰| 懶人包|佛教|基督教|母親節|生日快樂|未成年|吸毒|酒駕|更生人|獨立董事|倒閉潮 | 買榜 |業配|手機| Google| 募資平台| 法律| 擲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