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稚園時便被爸媽發現打球的天賦,周天成說:畢竟打好玩是一回事,要把運動拿來當成「未來職業」打,那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周天成在小學三年級時進入球隊,也就是從那刻起開始把「羽球選手」當成一個未來努力的目標。
當時永樂國小才剛成立球隊沒多久,師資還是設備都還不齊全,沒有可以對打的同輩、也沒有同時會教又會打的教練,因此後來轉學到雙蓮國小,開始上午晨操、下課訓練的練習人生。
小學六年級除遇見基隆高中的羽球代表隊教練「鄭永成」。 不只是教導羽球技術,來自印尼的華僑教練鄭永成開啟周天成 「國際觀」 ,要他不要只在乎國內戰績,更一再提醒他「要往國際邁進」。
每天從早上八點半練到十一點半,又從下午兩點半開始練到五點半,有時冬天還要早上六點去戶外晨跑!付出的回報是:中學時期的周天成就已經是全中運的冠軍,成為國內比賽的常勝軍, 但好勝的心態讓每一次球場上的勝敗都會過度影響他的心情,連帶影響他其他賽事的表現。
大二的時候,周天成第一次拿到「全國冠軍」。一次《真情部落格》的 訪問 中,主持人問到:「真的拿到全國冠軍時,心情怎樣?我就是台灣一哥了?」「對,就是我出去,不能輸這樣。對,可是出去就是一直輸。」周天成笑著回應。
好勝的他一直思考輸的原因到底是什麼?想到半夜還會爬起來思考如何應對再回去睡覺,給自己的非常大的壓力,再加上一直輸球,感覺到外界給予的不少批評,一度讓他對自己的信心大受打擊,甚至在 2014 年的那個「十連敗」輸到信心指數狂滑。不過,他又會覺得想要繼續打下去。直到他在 2012 年遇到 、合作至今的物理治療師「高敏珊」。
9 年前的世界大學錦標賽,周天成因輸球坐在場邊觀賽,當時擔任義工的高敏珊對他說:『成功的人願意做不成功的人不願意做的事,那你知道不成功的人怎麼樣嗎?』」兩人因此認識。
而在 2012 年,周天成沒有被選上奧運選手之時,高敏珊便建議他可以從原本比較費力的打法做改善,在球與球之間節省步伐與體力,整場比賽比下來。但改打法容易也難,因此最初調整打法反而持續輸球。(小編司馬儀:非常理解,因為身體尚沒有習慣或熟悉施力點吧,最初改打法,身體可能會慢半拍吧)
「現在我追求的是如何高效率的得到 1 分,而不是過多的訓練,這樣反倒在比賽前把自己操壞。」——周天成,《自由時報》
#心理上找到屬於自己的信仰
很低潮的時候,他的狀況越來越糟,高敏珊邀他去教會看看,接觸教會後,周天成並沒有馬上接受受洗, 而是在經歷了「兩個關鍵事件」後,才讓信仰成為支撐他比賽的重要關鍵。
他表示不是說信了上帝就不會輸球,而是找到信仰後, 他不再這麼執著於「勝利」這件事,也因此讓自己原本容易起伏大的情緒變得平穩從容。 加上打法上的調整逐漸熟悉,才越打越好。
周天成基本資料
身高 1.80米(5英尺11英寸)[1]
體重 78公斤(172英磅)[1]
握拍 右手
教練 馮勝傑、張政雄
「兩個關鍵事件」
一是狀況很差的他,在台北公開賽前到了教會,當時的他在心中默想:如果神真的讓狀況這麼差的他進到決賽,他就決定信祂。沒想到還真的進入決賽。第二個、也是最關鍵的事件就是 2013 年的印度公開賽,當時周天成在比賽前就肚子不太舒服,卻還堅持上場,被慘電後才回台灣掛急診。一檢查之下發現是急性盲腸炎,醫生開完刀後拿出一個裝著他爛掉的盲腸的罐子 說 :「你很幸運,因為這個腸子已經破四、五天了,還好有一個不知道為什麼的膿把破洞的地方包住,才沒有讓體液流出來、變成可能會掛掉的那種狀況。」也就在這件幸運事後,周天成毅然決定受洗。
小編司馬儀:越在乎,越容易不安或焦躁。信仰,不然是等於宗教信仰,它可以是你信仰的價值觀,或許,有一個不變的軸心,才不容易隨著多數人起舞擺動吧。「心理素質」的影響力往往被低估了,但高門檻的目標肯定要越過重重實驗和挫敗,能在持續性的挫敗後堅持到最後,關鍵就在於所信仰的初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