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k效應養大企業家的超額儲蓄|家庭儲蓄銳減 企業儲蓄大幅超車
Cheers 雜誌有一篇文章標題直指命題<你不為下屬想,下屬就自己想>,H成大畢業,碩士念台大,上班後老闆發現H太好用了,一個人可以當四個人用,公司一整年主力的案子可以幾乎可以丟給他一個人包辦,辦事效率太好,終於,工作一段時日後,H才發現公司裡頭辦事效率慢做的少的員工領的薪水居然都比自己多,只因為自己進公司時沒特別要求薪水…..
既然公司不惜才,又怎麼可能留住人才?
文章的撰稿人丁菱娟提到:對主管而言,了解下屬的工作能力與心理狀態是一件重要的事情,這樣我們才能做出正確的判斷與安排。
22k效應養大企業家的超額儲蓄
那一年企業喊苦最後22k定案,近來電視新聞企業超額儲蓄的新聞一波波放送。說的是什麼?22k苦哈哈畢業新鮮人背後養大一群期業家的口袋。企業創業辛苦拿多理所當然,只是大環境低薪的前提下,卻間接證實了諸多企業家有多小氣多不願意分配既定利益。
據統計,1990年代,我國超額儲蓄率約在2%或3%,但2001年以後超額儲蓄率回升,近幾年更是大幅攀升,2015年更攀升至14.57%,創下1988年以來新高,主計總處預估今年超額儲蓄率為12.49%。
主計總處預估,今年國民儲蓄毛額為6兆550億元,較去年增加約350億元;儲蓄率(國民儲蓄毛額占GNI比率)為33.16%,略低於去年的33.68%;今年國內投資毛額則為3兆7741億元,增加2393億元,投資率(國內投資毛額占GNI比率)20.67%,高於去年的19.78%;超額儲蓄則是2兆2810億元,較去年減少2043億元;超額儲蓄率12.49%,低於去年的13.9%。超額儲蓄已連續五年破2兆元,累計五年高達11.8兆元。
家庭儲蓄銳減 企業儲蓄大幅超車
值得注意的是,國民儲蓄淨額包括家庭、企業及政府儲蓄等,近幾年國民儲蓄結構明顯改變。主計總處統計,2009年企業儲蓄不到8000億元,2016年首度突破2兆元,續創史上新高。這些成果是否都要感謝馬英九的22K政策?
近十年家庭儲蓄維持在一兆元上下,一九九○年代家庭儲蓄占國民儲蓄淨額約7成,企業儲蓄僅占約3成,2016年企業儲蓄已攀升至6成,家庭儲蓄卻降至3成;家庭儲蓄與企業儲蓄之間的消長,凸顯所得分配的議題。
儲蓄率如何計算?
國民儲蓄淨額=國民可支配所得-國民消費(=民間消費+政府消費)
國民儲蓄毛額=國民儲蓄淨額+固定資本消耗
國民儲蓄率(即儲蓄率)=國民儲蓄毛額÷國民所得毛額×100%
【人才外流。海外就業】台灣22k低薪效應,2015年赴海外工作的台灣人逾72.4萬人
【動漫必追】 ReLIFE 重返17歲(ReLIFE(リライフ)夜宵草創作的日本漫畫「我覺得理所當然就會踏上的未來,並沒有那麼自然的出現。」
新聞關鍵字:國內投資動能不足。貧富差距